研究调查显示,全球80%以上的研学旅行是借助景区实现的,景区是研学旅行重要的空间依存,也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随着国家在研学领域不断释放红利,未来几年研学旅行会迎来哪些新发展和新变化,牵动着旅游圈和教育圈所有业者的心。
站在景区的角度来看待研学旅行市场现状与机遇、总结景区开展研学的实施方案、然后以落地规划项目为例来详细解读如何聚焦景区优势打造研学旅行产品并将今年出台的一些新标准进行总结与分析,看看怎样的景区有条件开展研学旅行。
No.1
国家政策支持,研学旅行热度飙升
首先,景区为何要发展研学旅行呢?研学旅行这个词喊了好多年,在2019年初,突然各个景区都重视起来了。这和国家政策是分不开的。
最近这些年,各类相关国家政策及时出台,教育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为研学旅行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使市场步入活跃期。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看一下研学政策的发布。
由此,各省级教育厅、旅游发展委员会纷纷响应政策,“教育+文化+旅游”的研学市场愈发火爆。
No.2
超两亿的用户规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
目前研学旅行的客群里,超过百分之八十属于3-16岁人群。未来几年,不算增长的适龄青少年人口将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2019年之后,我国3-16岁人群规模持续增长,整体规模将保持在2.3亿人以上。
数据来源:《2018中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行业发展报告》
同时,2019景区研学“风生水起”。研学旅行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近年来,全国各大景区加大了与学校、研学机构、培训机构、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以山东为例,今年暑期,为了吸引更多“小游客”的目光,多家景区着力研发课程、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水准,增强趣味性与参与性。研学接待规模得到大幅增长,最多的三孔景区同比增长达到135.23%。
No.3
“百搭”热投,文旅产业的“流量”明星
现在说景区开展研学旅行的第三个原因,作为文旅产业的“百搭”热投项目,文旅产业的“流量”明星。研学基地与营地的落地形式需要高效地与旅游景区、文旅项目、农旅项目、特色小镇、商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等项目进行定制化结合。
在文件《关于实施中小学生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学旅行不得占用中小学生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的时间,这项举措能有效填补景区淡季客源空白。
研学所产生的消费市场需求,将高效解决文旅地产周一到周五的客流、资金流问题 。
比如说夏县这个案例,一开始由于景区景点偏远、路况不好、宣传不够、认识有误区等种种原因游人稀少,颇为萧条。自从去年针对红色文化、国学文化、酒文化、户外拓展基地等打造研学主题课程及游线,开展了运城夏县研学一日游的活动。导致各景点客流量激增,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开展研学旅行20多天,就带动客流量增加了20%,最多一天达到1000多人。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各景区,但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蝶变”。跟旅游相关的交通、餐饮等消费也从不温不火到忙到脚不沾地。
No.4
区域联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最后一点,引入研学旅行项目,对提高景区人气、丰富景区业态、延长景区产业链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景区的研学旅行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就必须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整合景区、高校、科研机构和研学基地等资源,并根据研学团队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不同的研学线路和产品。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多景区联动发展。实现景区的客源和旅游资源共享体系,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自2016年颁布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个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以来,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各级旅游部门充分发挥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的指导作用,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研学旅游培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创新的增长点。
景区如何开展研学旅行?要适应研学旅行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景区必须来一场有力度的景区革命,通过系统性的景区服务调整,来满足研学旅行的需要。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景区实施研学旅行的五步法。
1
景区整合研学旅行资源
首先,景区需要整合研学旅行资源。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周边相关资源,充分挖掘特色研学吸引物,量身打造属于景区的特色研学产品与研学链。
2
景区对接学校教育计划
其次,景区要密切对接学校教育计划。根据国家政策及各省市地方政策的不同标准及教育部针对研学旅行的要求,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设计研学产品,邀请教育专家、青少年专家、心理学专家和旅游策划专家共同规划研学旅行的景区产品。
3
景区细分市场及游客开发课程产品
最重要的是,景区要细分市场及客群,因材施教的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基于青少年的认知和需求点,需要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在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原则上,有针对性的开发自然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性需求。
4
景区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
再次,景区必须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准来发展研学旅行。景区要以相应级别的研学基地与营地的硬件设施要求,进一步完善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基础配置。
5
景区搭建智慧研学平台
最后,搭建“研学+大数据”平台,让智慧研学融入景区。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建立自己的客户资源数据库,大数据实现景观资源、研学成员信息和工作人员信息的高效连接,对基础设施、后勤保障、导游服务、安全管理等全过程实施流程控制与预警,全面及时准确的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方便研学管理的同时也让家长可以进行安全监控,增加对景区的信任度。
最后,景区就可以开始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了。
自从2017年国家旅游局第一次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重点在于强调研学旅行的安全性。但是市场还一直处于缺乏规范态。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以及评价准则亟待完善。
到今年5月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与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的发布,在全国率先将研学旅行的机构、基地、研学导师等方面列出了详细的考评标准,全国中小学校开展研学从此“有规可依”。
同时各地立足于本地的资源赋存、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气候条件等出台更为细致的操作标准。武汉市与长沙市的系列标准尤其详细。
《规范》的发布对基地的设立条件和要求做出了详细的罗列和总结,分为九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具备法人资质。有相应的经营资质和服务能力,有经营许可执照。基地正式向公众开放满一年。
其它比较重要的几点就是: 场所条件,人员要求,课程体系与安全管理。其中有几个关键数据我来重点说明一下,研学导师与学生的配置比例不低于1:15,安全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不低于1:30。
以下国家级研学示范基地的申报流程,主要是从市级到省级到国家级的层层递进,分别满足不同层级的规范与标准即可。最后申报成功后是有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发“全国研学示范基地”的称号。
作为一种教育服务,研学旅行横跨教育和文旅领域。更多家长关注于安全问题、功能与成果、场所的硬性指标与组织细节和流程。
因此我们将规范和标准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场地条件、教育体验、专业及服务人员是景区开展研学旅行的关键因素,也是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总结:
第一,3-16岁的研学用户规模将保持在2亿人左右,庞大的规模为景区开展研学旅行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二,研学旅行作为百搭热投的流量明星,可保证景区年接待量稳定上升;
第三,景区开展研学的五步法分别是:整合研学旅行资源、对接学校教育计划、细分市场客群开发课程产品、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搭建智慧研学平台。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研学提升知识”可谓是教育之新,大势所趋。研学旅行方兴未艾,正摒弃过去只游不学、游多学少等痼弊,搭上文旅融合“快车”,焕发出创新之光。
扫一扫,加微信联系我们